心居苏望娣一句话,藏着顾家第三代,一
顾老太太生下两儿一女,丈夫早逝,孤儿寡母的,她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。
到了顾士海,顾士宏,顾士莲这一代,老大顾士海上山下乡,去黑龙江做了知青,最后返城;顾士宏留在上海,成了为人师表的老师;顾士莲比较有出息,做了女干部,嫁了个小自己七岁的丈夫高畅,夫妻俩还很恩爱,就顾士宏的妻子早逝,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,按说顾家第二代还算顺遂。
可顾家第三代顾清俞,顾磊,顾昕(高朵朵系顾士莲和高畅养女),顾清俞闪婚闪离,成为顾士宏的心病,而顾家的两个根脉,顾磊和顾昕,一个死于飞来横祸,一个成为阶下囚前途尽毁,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。
也许大家会认为人生无常,生命脆弱,可顾家的兴衰是有迹可循的,不是这一句话就可以涵盖了的。
苏望娣作为顾家的媳妇,她情商堪忧,嘴大舌长,势利刻薄,不是个讨喜的人,可她的一句话里,却一针见血,藏着顾家衰败的隐情,也揭开了顾磊之死,顾昕入狱的真相。
顾家的通病,注定了顾家的宿命
说起顾家的通病,就要先从顾老太太说起了,因为她是病根。
顾老太太耄耋之年寿终正寝,可以说善始善终,对得起她含辛茹苦拉扯几个儿女的付出了,生活中这样有晚福的老人也不多见,可我觉得说老太太倚老卖老,为老不尊也不为过,她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。
就说顾老太太发起的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吧,因为顾老太太一直和二儿子顾士宏生活在一起,所以聚餐都是在顾士宏家。
原著里,把此时此刻顾老太太的幸福描写的跃然纸上:
她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滑过,男的女的老的小的,一只只面孔都是可亲的,老太太辛苦一世的意义,都在此刻了。
可是,顾老太太慈爱的目光,一定不会落在冯晓琴姐妹身上,一是她根本没把外来的孙媳妇,包括儿媳妇当成一家人,二是这时候的冯晓琴一定是在厨房的烟熏火燎中,为一大家子人煎炒烹炸,每当家庭聚餐,顾老太太幸福溢于言表,而冯晓琴的辛苦有目共睹,从餐前的列菜单,食材采买,到摘洗切,炒炖煮,都是她一个人亲力亲为,她在厨房忙的焦头烂额,顾家老小在客厅谈笑风生,除了妹妹冯茜茜打个下手,顾家没一个人进厨房帮忙,都把冯晓琴当驴使。
顾家子女没眼力见,顾老太太也不懂事嘛?她老花眼看不见冯晓琴的付出,可她心又不盲,她如果把这个孙媳妇当回事,就应该拿出长者的样子,吩咐大家都搭把手,别可着一人辛苦,可她没这么做,不是她不懂,是她不想,在她心里,冯晓琴是应该应分的。
不仅孙媳妇如此,在顾老太太心里,儿媳妇也理应如此。
原著里,在顾老太太病入膏肓,弥留之际的前一晚,她醒来看到是女儿在照顾她,很是惊讶(电视剧里是冯晓琴给她擦屎接尿),在她看来,女儿乳腺癌转移,重病在身,应该是儿媳妇苏望娣伺候她才对。
在重男轻女的顾老太太心里,儿子比女儿强,女儿比儿媳妇亲。
顾士莲告诉她,今天该轮到大哥顾士海看护,但他感冒了,大嫂苏望娣看护一夜了,已经身心疲累了,不能连轴转,所以她就来了。
顾老太太听罢,并没有心疼儿媳妇的辛劳,而是脱口而出,苏望娣是劳碌命!
亏得这话没让苏望娣听见,出力却不落好,太让人寒心了,可细想起来也能释怀,别说她对儿媳妇凉薄了,作为顾士莲,还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呢,又能好到哪里去?
看顾老太太精神大好,母女俩唠起了家常,顾士莲也一吐为快,直言不讳地说顾老太太偏心眼,原生家庭的不一视同仁,是顾士莲多年的隐痛。
当年,顾家拆迁,分了两套房子,一套大的顾士宏一家和母亲住。另外一套顾士莲一家住。
顾士海因为在黑龙江做知青,没赶上这波政策,返程后没有立身之地,感慨命运不公,心态失衡,愤世嫉俗。
各人有各命,在这种情况下,顾士莲让出房子是情分,不让出房子是本分,可念在手足之情上,顾士莲把自己的房子给了大哥一家,房子可不是小事,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,是上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,滋生出各种情绪,各种际遇。
当时,左邻右舍都来劝顾士莲慎重,说实话,顾士莲也曾犹豫不决,她就等顾老太太表态,母亲说给她就给,可老太太自始至终一字不提,把难题推给了女儿,知母莫若女,从小到大,顾士莲把母亲对儿女的厚此薄彼看在眼里,她知道母亲是希望自己把房子让给大哥的,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而且身为干部,自己的经济情况还算可以,母亲巴不得劫富济贫,看自己有让房的想法,母亲就不动声色等着自己主动让出,如果自己装傻充愣不让房,母亲才会出手干预,她既不想得罪儿女任何一方,也希望儿女都能贫富均匀,安居乐业。
既然摸透了母亲的想法,那就别为难她了,自己主动点吧。没想到,大哥一家心安理得收下房子,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不说,还觉得这是理所应该的,当年上山下乡每家一个名额,是他的牺牲,成全了顾士宏和顾士莲,否则他们哪来的事业有成,岁月静好?
不但如此,在顾士莲身患重病,连顾清俞都解囊相助时,顾士海却一毛不拔,还一肚子委屈地说,自己是上海滩混得最差的瘪三,如果自己是大富翁,早就不遗余力了,一副我穷我有理的样子。
顾士海不知道的是,顾士莲要的不是他的帮助,而是他的态度,你穷,他没多难道没少吗?连个左邻右舍都不如,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,这成了顾士莲心头解不开的心结。
而作为家里本该主持公道的老母亲,觉得自己老了,还得依靠儿女养老,却装聋作哑,装疯卖傻,不说给也不说不给,女儿儿子一个不得罪,房子给了,她也不说女儿一个好,更不叮嘱儿子念妹妹一个好,儿女内心积压的矛盾,和顾老太太的糊涂,凉薄,自私不无关系。
重男轻女的母亲,养出自私的儿子,她说苏望娣是劳碌命,她不是天生的劳碌命,而是因为她嫁给了骨子里凉薄的男人,而这个男人,是顾老太太言传身教出来的,有其母必有其子,这就是上传下效的道理。
苏望娣一句话说透顾家的家风看儿子顾昕对儿媳妇葛玥不好,苏望娣曾经说出这样一句话,虽然站在婆媳角度,她对这个儿媳妇也冷嘲热讽,苛责刻薄,但如果站在都是顾家媳妇的角度,她就开始惺惺相惜,同命相怜了:
“他家祖传的,不把老婆当回事,你下次也不要对他客气,想嘲就嘲,往死里嘲。”
所谓的“祖传”指的就是顾老太太,从她嫁进顾家,老太太就从没把儿媳妇当家人,顾士海更没有把自己当成知冷知热的伴,她不过是顾家的老妈子,操持家务,生儿育女,她和顾士海的相处模式,是冰火两重天,家里的氛围,要么冷到冰,要么就是吵到发烫。
顾士海的凉薄不止夫妻之情,就是母子之情,手足之情也是如此,顾老太太时日无多了,住院轮到顾士海看护,他竟然在家装病不去,既不再母亲床前尽孝,也不心疼苏望娣的辛苦;顾士莲病重他也一毛不拔,苏望娣一番话直接撕开顾士海真面目:
顾士海你自己说,你这辈子对谁好过?老娘、弟弟、妹妹、老婆、儿子、孙子……你真心待过谁?往好里讲,是生来的性格,我们结婚时候介绍人不就说了嘛,人是好人,就是有点闷,不大讨喜。我不懂了,什么叫好人,什么叫坏人?没犯过法、没坐过牢就是好人?非得动刀动枪杀人放火才叫坏人?那天底下好人多了,我倒宁可找个坏人,让他杀人放火好了,反正杀的是别人,跟我不搭界,只要他回到家疼老婆疼孩子,外面再坏又有什么要紧!过日子呀!”
看看吧,顾士海都把苏望娣逼成哲学家了,如果说坏人十恶不赦,只要他回到家对老婆孩子知疼知热,那她宁可找个坏人,和他一起下地狱,也不要找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好人,和他过暗无天日丧偶式的婚姻。女人是得多绝望,才会有这样的想法?
顾昕的自我剖析,说尽顾家一代一代延续的悲哀
在顾老太太大殓那晚,顾昕对冯茜茜说,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。
顾昕讨厌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?
“我小时候很讨厌我爸,我妈脾气也不好,但我更讨厌我爸,因为我觉得,我将来多半跟他差不多,长相还有个性,我都像他,因为摆脱不了,所以更讨厌。”
顾昕看透了父亲的凉薄,却在潜移默化中,也遗传了父亲的无情,他一生都想摆脱父亲,却逃不掉父亲种在自己身上的基因。
顾昕太谦虚了,他不是跟父亲多半差不多,而是青出蓝而胜于蓝,他比顾士海有过之无不及,他先是为了攀高枝,始乱终弃,抛弃十年的恋人娶了葛玥,位高权重的岳父东窗事发,大势已去,他又悔不当初,对葛玥原形毕露,在她生下儿子的哺乳期内,就想和前女友旧情复燃,对方看透他的薄情寡义断然拒绝出了国,他又和对自己投怀送抱的冯茜茜苟且在一起。
葛玥也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苏望娣的样子,她因为爱顾昕,而委曲求全,隐而不发,可最后,顾昕一边哄她生下二胎,一边又和冯茜茜执手相看泪眼,顾昕被冯茜茜拉下水,和她同流合污,最后因为贪污受贿锒铛入狱,而葛玥还不清醒,竟然在顾昕的暗示下,去向对自己有意思的小卢投怀送抱,只为了让小卢给自己引荐他当了镇长的叔叔,为顾昕争取宽大…
也许一个中年人最悲哀的,不是衰到极致,而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,包括顾昕和葛玥,他们一个活成了顾士海的复制,一个活成了苏望娣的粘贴,这就是顾家一代一代悲哀的延续。
知书达礼的顾士宏,才是顾磊英年早逝的真凶顾士宏比起大哥顾士海来说,通情达理,顾全大局,无论对母亲的孝,还是对手足的情,都可以说仁至义尽,可他的好,却是却致命的善。
顾士宏作为老师,为人师表,传道授业解惑,说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,但他教书育人,却没教育好自己的一双儿女。
顾清俞虽然称得上女中豪杰,在职场巾帼不让须眉,但是生性高傲,自以为是。
儿子顾磊天生愚钝,性子软塌塌,顾士宏一定教给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,比如男儿当自强,可他却把儿子养成了个废物,顾磊不但没出息还不上进,还把顾清俞的照顾,和顾士宏的疼惜当成了指靠。
顾磊这副德行,父女俩却对嫁进来的冯晓琴严防死守,尤其是顾清俞,总觉得冯晓琴不安好心,有所企图。
女儿这样也就罢了,当父亲的不加以制止,反而家里有点大事小情就给女儿打电话,让她回家跟着瞎掺合,激化矛盾,对女儿的话言听计从,唯命是从。
就是因为爷仨在房子里算计冯晓琴,被她偷听到,一怒之下她要离家出走,才导致追出来的顾磊跌落楼梯,撞破玻璃,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离世。
如果顾清俞懂得界限感,从弟弟的生活里得体的退出,如果顾士宏明白自己才是一家的主心骨,不要芝麻大的事就去打扰女儿,更不要插手儿子媳妇的生活,顾磊的悲剧也不会发生。
身为老师,却没教育好女儿,更是养废了儿子,而纵观整个顾家,因为重男轻女,顾老太太何尝不是把两个儿子都养成了窝囊废,顾士海自私自利,怨天尤人,顾士宏毫无主见,举棋不定,所以,上行下效,才导致顾昕也无情无义,更视法律为儿戏,以身试法,最后身陷囹圄;而顾磊更惨,在多管闲事的姐,和人云亦云的爹的一手操控下,生命早早地画上了句号。
写在最后:
苏望娣随口而出的一句话:他家祖传的,不把老婆当回事。
看似一句牢骚话,却说出了顾家衰败的根源。
为啥不把老婆当回事?是因为顾老太太的重男轻女,把儿子养废了,把女儿逼成了女汉子,上是顾士莲,下是顾清俞,阴盛阳衰。
到了顾家第三代,顾昕看似考上了公务员,却没想过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巅峰,而是想走捷径,以婚姻为跳板,最后跳板断了,自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,即使三年刑期期满,他洗心革面重获自由,也已经前途尽毁。
而顾磊的死亡,是对顾家家风最大的嘲讽和最沉痛的一击,如果顾老太太和顾士宏父女,不把顾磊宠成了废物,而像老鹰那样,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,鹰妈妈会狠心的把幼鹰赶下山崖,幼鹰往谷底坠下时,会拼命拍打翅膀,趁此掌握飞翔的本领,顾磊何至于窝囊无能,冯晓琴怎么会逼他考证上进,他又怎么会英年早逝?重男轻女的家庭,会毁了女孩的幸福,废了男孩的人生。
重男轻女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想,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,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,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无法磨灭的阴影,甚至会毁了一个孩子的未来。
墨语人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kh/1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