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救朱元璋他身中9箭,朱元璋朕决不负你

狡兔得而猎犬烹,高鸟尽而强弩藏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从古至今,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BOSS员工,他们之间都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,那就是所有的领导者都希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帮助他们扫清一切屏障,解决一切困难,又希望你能时刻保持清醒,永远认清自己的地位。就像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这篇文章里所说的那样,当一个东西的利用价值被用尽之时,就会被抛弃,猎犬和强弓的命运告诉我们,当到达成功的巅峰后,急流勇退未尝不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智慧。夫差杀伍子胥、勾践杀文种、嬴稷杀白起、刘邦杀韩信,这几起事件最为众人做周知,他们都是为了皇帝或国家,在军事、外交、谋略方面立下汗马功劳的杰出将领。但是却因为功高震主,不懂得避其锋芒,落下个被杀甚至灭族的悲惨下场,让世人无一不惋惜,无一不感叹帝王的无情。那么,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,为了救朱元璋,不惜生命身中9箭,后被朱元璋所赏识重用,甚至对他做出了“朕决不负你”的许诺,没想到27年之后却被抄家灭族,而他就是明朝开国名将——陈德。

01自古无情帝王家

常言道,伴君如伴虎。清代雍正年间的护国大将军年羹尧,帮助雍正争夺皇位,战功显赫。他最高光的时候,不仅官至四川总督、川陕总督、抚远大将军,还被加封太保、一等公,集万千名利和富贵王权于一身。但是,他却看不清自己的地位,不懂得审时度势,骄傲自大,逐渐膨胀的欲望让他甚至动了起兵谋反的心思,终于触及了雍正的底线,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,就被削官夺爵,列大罪92条,以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一生,令人咂舌。不得不说,帝王的无情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当自己的利益、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,在皇权受到挑战的情况下,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清除掉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,从而巩固做自己的地位,树立自己的威信。回头再看当年,君臣知遇,惺惺相惜的样子,不过是皇帝想要稳固江山,用来伪装自己的手段而已,而明太祖朱元璋在这方面做得最让人唏嘘,开始的承诺有多让人感动,结束的时刻就有多绝情。

02舍身连挡9箭

陈德,字至善,安徽凤阳人,早年在定远跟随朱元璋,南征北战,和其他将领一起攻下无数城池。在他们一起经历的诸多战争中,相信最让他们感到惊心动魄的当属元末明初的鄱阳湖大战,而这场战役也让陈德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年,陈友谅准备袭击朱元璋的根据地洪都,途中陈朱二人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战。据《明史》记载,当时双方实力可谓是天差地别,陈友谅部队有60万人,而朱元璋部队总人数也不超过20万。虽然朱元璋凭着自己杰出的战略方针,一度与陈友谅部队不分上下,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,朱元璋原本乘坐的主舰被石弹击中,大部分将士英勇阵亡,眼看就要兵败被抓,朱元璋连忙带着剩下的人准备逃走。不料,在逃亡的过程中,被陈友谅的部下张定发现,立刻对他们展开了疯狂的围追堵截。张定下令对朱元璋等人万箭齐发,力求将他们全部杀死,永绝后患,吓得朱元璋疾呼:吾命休矣!关键时刻,陈德将自己的身体作为遁甲,挡在朱元璋前面,身中9箭,成功把朱元璋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,事后陈德也被朱元璋下令全力医治而被救活。正所谓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”,陈德因为这一次的舍身救主,被朱元璋格外看重,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,朱元璋甚至对陈德郑重其事的做出“朕绝不负你”这一承诺,后来陈德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,在沙场征战中立下无数战功,被任命为账前都先锋后最终晋升为元帅。如此看来,朱元璋确实对陈德实现了当时的誓言,保了他一生的荣华富贵。甚至在后来,朱元璋因要稳固自己的江山而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时,陈德却因当年的救命之恩,幸免一死的。但谁能想到,27年后他的家人却惨遭抄家灭门.

年后的悲惨结局

年,陈德因为当年的箭伤复发,撒手人寰。对此,朱元璋悲痛异常,下令追封他为杞国公,并让他的儿子-陈镛继承爵位。如果事情一直按照这样和谐圆满的剧情发展下去,相信陈德在天之灵也会倍感欣慰。但是,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,更何况朱元璋本身就生性多疑,嗜血无情。之后胡惟庸谋逆造反,陈镛也不知道是不是树大招风,竟也遭受了牵连。朱元璋本来对陈家就早有戒心,于是趁此机会,所幸就直接借题发挥,抄了陈镛的家,削除他的爵位不说,还对其家族进行诛杀,尽管当时陈镛已经战死沙场。但他的家人却没能躲避得了这个灾难的降临。据说,当时陈镛的儿子陈子善,年仅7岁,眼看自己及其家人要被杀之时,大声质问朱元璋:“我的爷爷当时在鄱阳湖战役中救过你的命,为何你还要将我们赶尽杀绝”,朱元璋听后说:“若不是他救过我,你们早就被杀了。说罢,便将陈家抄家灭族。或许是孩子的话触动了朱元璋的记忆,让他动了恻隐之心,最终,朱元璋下令赦免了陈德年仅7岁的孙子,也算是为他们家保留下来一个后人。

04结语

作为一位英勇善战,忠心护主的开国大将,陈德的确有常人难以的想象的勇气,甚至对皇帝有救命这样的大恩,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,他的功劳越大,就越容易被当做眼中钉,肉中刺。就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中说的那样,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,君臣之间本就是一场博弈,在适当的时候,要懂得掩盖锋芒;在功成名就之时,要选择急流勇退,实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明智手段!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古代嫡高庶低,男尊女卑,那么问题来了: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高?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w/972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